1979年2月,鉴于越南一再挑衅我国,中央决定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,意在给这个“不听话”的邻国一个深刻教训。
在出征的部队中,有一位身份特殊的人物——开国少将、中央副主席李德生的儿子李和平,当时担任第12军36师106团的副团长。
某天下午,李和平接到了一个特别任务:夺取敌军的一个坚固防御工事。
按常理,这种任务应该由一个连队去完成,但师部和团里决定让副团长李和平亲自带队,这说明任务的难度和重要性非同一般。
侦察员早已发现,敌军在该地构筑了数十个地下暗堡,结构坚固,易守难攻,且坦克等重型装备无法通过,成为我军前进路上的一个巨大障碍。
接到任务后,李和平亲自带领侦察员多次深入敌阵,反复推演可能出现的各种战斗情形,只有在完全有把握的情况下,才决定发动进攻。
果然,战斗一开始便打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,我军迅速攻占了这片暗堡群,并及时组织工事防御。
展开剩余73%不过,越军不可能轻易放弃这处战略要地。很快,他们集结了兵力是我军五倍的重兵发起反扑,企图夺回阵地。而且他们已经侦察到,指挥我军的是副团长李和平,扬言要活捉这位副团长。
面对敌我兵力悬殊的局面,李和平一边紧急呼叫支援,一边迅速调整部署迎敌。
正巧,越军另一支部队途经此地,也加入了战斗,敌我兵力差距进一步扩大。
李和平依托坚固的工事,与官兵们顽强抵抗,成功击退了敌军多次冲锋。但随着敌军兵力不断增多,我军援兵迟迟未至,形势愈发严峻。李和平与官兵们集体写下遗书,准备面对最坏的结局。
此时,越军全力投入战斗,黑压压的兵力疯狂向我军阵地扑来,企图夺回阵地。形势极为危急,李和平冷静观察敌军密集队形,灵机一动:为何不利用炮火轰击敌阵?虽然援兵不至,但后方大炮火力可以迅速支援。
李和平果断下令,全体官兵迅速撤回工事内部,然后通过步话机大声呼叫:“呼叫炮兵!呼叫炮兵!对敌阵地开炮!坐标为……”
几分钟后,后方的大炮开始密集轰炸敌军阵地,火光冲天,炸声震天。
敌军未料到李和平会用此“自杀式”战术,密集队形被炮火击溃,许多士兵当场被炸飞。
炮火掩护下,李和平率领剩余官兵冲出工事,发动反攻,敌军大乱,仓皇撤退。
李和平带领士兵收缴大量武器弹药,随即组织加固防御工事,准备迎接敌军下一轮攻势。
不久,我军援军赶到,越军见形势不利,最终不得不放弃阵地。
凭借这一奇策险招,李和平顽强守住阵地,圆满完成艰巨任务,随后被破格提拔为副师长。
事实上,李和平晋升副师长后,许多人并不知道他竟是开国少将、中央副主席、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李德生的儿子。
李和平入伍较早,遵循父亲李德生的建议,主动选择到最艰苦的大山深处从事通信工作,坚守岗位长达六年,从未对任何人透露过父亲的身份。
由于表现出色,部队推荐他考取工农兵大学生的名额,但李德生坚持让他留下,让更优秀者去学习,要求他脚踏实地在部队磨炼。李和平也心甘情愿,遵从父亲安排。
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后,李和平主动递交请战书,申请到前线作战。
起初,上级考虑他是李德生之子,打算安排他在指挥部担任参谋,但李和平坚持前往前线,甚至首次托父亲出面说情。
李德生支持他的决定,积极协调,最终让李和平担任第12军36师106团副团长奔赴战场。
“虎父无犬子”,李和平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,凭借勇猛果敢和冷静机智,在对越战场上赢得了赫赫战功!
(参考资料:《李德生回忆录》《文史春秋》《人民政协报》)
发布于:天津市富腾优配-配资策略平台-配资开户公司-三倍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