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:“我们要努力使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。”优质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,正是通过对一草一木、一砖一石的精心规划,让整个校园成为一部立体的教科书,既守护着青春的成长轨迹,更孕育着面向未来的精神力量。
我们为上海一所学校打造的室外环境文化设计,以景观小品、展示体系等多元设计为载体,系统呈现学校的文化特色与师生风采,助力营造更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。接下来就来看看我们的设计成果吧。
设计思路在本次学校环境文化设计中,我们以学校特色“贤”文化与“桥”文化为双核心,通过沉浸式的文化植入,让校园环境成为学校文化的鲜活注脚,使文化精神在耳濡目染中自然生长。
展开剩余84%“贤”文化通过修身步道的箴言石刻、思辨角的开放式书架等载体,让尚贤、思贤、践贤的品格追求渗透于日常。“桥”文化则转化为水系上的景观桥、文化墙的“沟通之桥”主题展示,隐喻知识传递、心灵相通、家校共育的联结意义。
1水景-南塘第一桥
此艺术装置以“桥”为主体造型,将“桥”文化与水元素深度耦合——红色钢网焊接的桥体造型,既延续了“桥”文化的视觉符号,又以金属的硬朗质感碰撞出水的柔美,形成刚柔并济的独特张力。8厘米深的镜面水景,既保留了“水润泽校园”的诗意,又通过浅水区设计杜绝安全隐患,让文化表达与安全考量达成平衡。
2拾光记忆园
以校史文化为脉络,打造可沉浸式体验的“时光花园”。漫步其间,仿佛穿越时空长廊,昔日课堂的琅琅书声、操场的青春呐喊与今日的办学成果交相辉映,让人在光影流转中触摸深厚的办学底蕴。
以打开的“书卷”为造型灵感,其上镌刻学校办学沿革与精神内核,既似一本立体的校史典籍,又喻指“开启时空之门”。其独特的设计不仅成为师生打卡的文化地标,更暗合“成人之门”的寓意,见证学子从懵懂少年到担当青年的成长蜕变。
以“时间之河”为设计理念,环形绿道串联起若干镜面景观石,每块石头都镌刻一则校史“大事记”。漫步小径,一步一景皆是故事:或是首次获得市级荣誉的高光时刻,或是校园扩建的里程碑事件……镜面石材既倒映天光云影,又让历史叙事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,仿佛在光影交错中翻阅学校的“成长日记”,让校史教育随脚步自然流淌。
3担当路
担当路以“物转星移,是昔流芳”为主题,设计沿路景观小品。我们以钢化玻璃作为展陈载体,让文化与自然环境浑然相融。玻璃之上,校史名人的风骨、地域文化名地的底蕴、南桥九景的诗意徐徐铺展,既彰显“担当”的精神内核,又让地域文脉成为滋养师生品格的隐性教材。
4聚贤路
以灵动、清爽、通透为基调的系列橱窗沿道分布,作为“贤”文化的鲜活载体,这里定期更新师生风采:或是教师深耕讲台的坚守,或是学子赛场拼搏的身姿,或是家校共育的温暖瞬间。让每一位师生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,呼应“尚贤、思贤、践贤”的文化追求。
5文野运动区
运动区融入“文明其精神 野蛮其体魄”的理念:跑道旁的励志标语将拼搏精神可视化,安全区域的户外条凳为师生提供休憩交流的角落,绿化带中穿插运动主题景观小品。这里既是挥洒汗水的赛场,也是传递“健康为基、奋斗为要”理念的空间,让运动之美与精神之育相互赋能。
通过对室外环境的设计,整个校园不再是孤立的建筑群落,而是成为“贤”文化与“桥”文化的立体生长场,让每一位身处其中的师生,都能在文化的无声浸润中,悄然滋长出对学校的归属感、对成长的责任感与对未来的憧憬感,进而实现自我的拔节生长与更好发展。
发布于:四川省富腾优配-配资策略平台-配资开户公司-三倍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